疫情下的大学生就业难题,何解?
日期:2022-06-20  作者:[db:作者] 来源:[db:来源]  浏览量:131

作者 | 张成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

王静怡( 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受国内疫情点多、面广、频发和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等因素影响,从2022年3月以来,劳动力市场压力不断加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4月份我国城市调查失业率统计上升至6.1%,其中16-24岁青年人口的调查失业率上升至18.2%,创数据公布以来的新高。

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在疫情爆发的三年中不断攀升,2022年首次突破千万,达到1076万,同比增加167万人。供给量的巨大增幅和需求量一定程度的萎缩造成了青年失业率高企。根据中国就业研究所发布的《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的求职人数对比去年底增加了34.64%,但招聘需求却只增加了5%。疫情之下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社会民生问题。

 

青年失业率高企,何故?

 

疫情期间我国青年失业率水平上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横向对比来看,根据国际经验,青年失业率一般高于劳动力市场整体失业率两倍左右。但目前,我国青年失业率已经高于劳动力市场整体失业率水平的三倍左右。纵向比较来看,青年失业率是一个波动比较大的变量,具有较强的周期性。回顾历史数据,一般而言到每年的三季度,青年失业率会上升到年内最高值,之后再不断回落。年内高值和低值之间差距可能达到4-5个百分点。从历史经验看,青年失业率目前仍处于上升阶段,且上升幅度较大,值得引起社会各界与政府的关注。

我国当前青年失业率不断攀升的原因,既有供需力量匹配的原因、结构性的原因,也有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其中,导致青年失业率较高的根本原因是多因素叠加导致的供需不平衡。一方面,多种因素叠加使企业负担加重,特别是疫情反复爆发导致企业岗位需求下降。各行业受到疫情爆发的巨大冲击,尤其是吸收就业规模最大的服务性行业,因此对于大学生的需求较之前呈下降趋势。另一方面,青年的劳动力供给不断上升。2020年疫情爆发开始,近几年大学生就业积压越来越严重。同时,海外留学与国外需求减少,增加了海外留学生归国趋势。此外,2022年是高职“百万扩招”学生毕业的第一年,也增加了青年劳动力的供给。在几方面的叠加下,形成了对青年劳动者供需不匹配,最终导致失业率的上行。

正确认识新冠疫情期间青年就业和失业问题,要把宏观和微观的看法分开。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对经济问题的思考方式不相同。宏观数据所显示大学生就业的困难局面,和市场上个体大学生所面对的机遇并不完全匹配。宏观趋势会影响微观的劳动力市场机遇,但大学生不必因为宏观层面的失业率数据较差就产生过度悲观的情绪,应该客观评价自身所处环境,努力抓住属于自己的机遇。

 

加大就业政策支持力度

 

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各级政府努力通过政策调节,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这一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

5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在扩大企业就业规模、拓宽基层就业空间、支持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稳定公共部门岗位规模等四个方面增加对高校毕业生的岗位需求。

5月31日,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以下简称《一揽子政策措施》),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一揽子政策措施》包括财政、货币金融、稳投资促消费、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本民生六个方面33项措施。《一揽子政策措施》发布后,各级政府迅速跟进,结合地区实际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陆续发布。这些政策的出台,将有效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扩大有效需求,推动经济形势逐步趋稳回升,对大学生就业带来最大的支持。

总体上看,政策工具箱中释放的政策措施在新冠疫情爆发的这三年中,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面对长时间的市场需求受阻,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市场仍然在大学生就业中起到基础的作用,如果市场主体不能够有效恢复,市场活力不能够重新焕发,大学生的就业难题将无法得到根本解决。因此,政策措施要继续为市场主体招录大学生提供支持,同时要寻找大学生就业的新途径和新机遇。

 

新就业形态:大学生就业的新机遇

 

在严峻的大学生就业环境下,除了传统的就业选择,新就业形态也成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一条新路径。

新就业形态是以平台作为组织基础的就业模式。劳动者可以在平台上从事技能要求程度不同的工作。除了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技能要求相对较低的职业,也有程序开发等对技能要求较高的职业。

目前,社会上对于大学生灵活就业颇有争议。究其原因,是社会未将传统的灵活就业与新就业形态下以平台为基础的灵活就业区分开来。传统的灵活就业在学界被描述为就业质量比较低的就业形态,它的概念与国际上“非正规就业”的概念内涵一致,指的是未被劳动法律和税法覆盖的就业群体,通常缺乏就业保障、福利和劳动法规保护。在社会上通常被认为是工作安排不稳定、收入水平不确定、工作收入不高、社会保障不健全的就业模式,将其视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代名词。但从近年来灵活就业的发展来看,其内涵正在发生显著变化。数字经济时代,以平台作为组织基础的新就业形态正成为我国灵活就业中重要且规模不断扩大的力量,劳动者可以在平台上从事技能要求程度不同的工作,如设计师、个人主播、up主等,这些统称为新就业形态。灵活就业不仅能够增加劳动收入,还能促进商业模式更加灵活多样,培育发展新动能、新业态。比如对于平台上的创业者,可以专注去做最擅长的事情,其余如订单签订、支付、发货甚至整个供应链等环节都有平台的支撑,一定程度降低创业的难度。而另一方面新就业形态也会加剧创业者之间的竞争,所以对从业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继而在平台上面找到细分市场,借助平台节省开拓市场所花费的成本。

总体来说,灵活就业中的新就业形态给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提供了新思路。值得关注的是,要用好新就业形态这一契机路径,还需要社会各界跳出既定思维框架,创新思想观念和制度构建。

从政策的选择来说,社会需要对新就业形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理解灵活就业内涵的变化,看到数字经济时代的灵活就业蕴含着很多新机会。只有社会形成这样认知时,国家政策才会向更深、更具体的方向延伸。从政策的方向上看,对新就业形态发展应以支持为主,使新就业形态能够在创造就业岗位,改善供给需求匹配效率,增强劳动者抵御不确定性等诸多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乘政策东风,找准职业定位

 

大学生们应该认识到,所有的环境变化都是外部因素,内因才是获得就业机会、找到职业发展方向的主要推动力。大学生在客观认识和接受失业率上升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如何找到自己在整个劳动力市场上的位置,找到最适合自身价值创造的方式。

一方面要认识到,我们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市场不确定性越来越强,要以长远的职业发展的角度,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面对不确定性的挑战,最重要的是以自身的确定性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要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寻找市场中不断出现的机会,不断提升和磨炼技能,迎接市场的各项挑战。当前,数字经济时代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帮助个体去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大学生要更有行动力,学会利用各类资源,把自己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趋势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另一方面要看到,各级部门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优厚的政策待遇和政策支持。尽管大的经济环境有待企稳回升,但在局部市场中依然有广阔的空间和机遇。大学生们需要敢闯敢拼,勇于创新,用足用好政策和资源的支持,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