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超脱,也是壮胆 | 9月新书推荐(七)
日期:2023-09-26  作者: 来源:  浏览量:40

《人海之间》

副标题:海洋亚洲中的中国与世界

作者:杨斌

出品方:北贝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23-9

从内陆中国到海洋中国,近些年来的中国研究出版物越来越倾向于从海洋看中国,弥补着早期历史研究中的海洋缺失视角。杨斌教授的《人海之间:海洋亚洲中的中国与世界》着眼于古代中国与印度洋之间的历史,从航海的船、贸易的物、传说的事和渡洋的人四个方面,借助考古发掘、物产流通、传说比较和文人书写等考据,结合史料对航线进行分析,验证中古中国在印度洋的远洋航行、商贸往来与文化交流。

在杨斌看来,“就海洋中国而言,唐代的中国属于被动接受,宋代(南宋)的中国则是主动金发,实在是海洋中国和海洋亚洲革命性的变革。”在航海之外,杨斌教授对海洋传闻的相互对照也甚是有趣,诸如女儿国、人参果、观世音等书写想象,又诸如当儒家伦理遭遇港口爱情、当父权中国遭遇母系社会等,文人笔下的说教之词,“究其根本,不过是中国中心主义在海洋世界的投射和意淫罢了”。然而,郑和之后,中国海船便鲜有涉足印度洋,相关海洋知识不仅未能获得更新,甚至出现淡忘与退化。海禁政策的严苛导致唐宋元以来的贸易网络被中断,印度洋与中国之间的直接往来被切断,东西之间也在历史发展中各奔东西了。

在这部关于印度洋的历史随笔中,除去郑和下西洋之外,还有诸如汪大渊与马尔代夫、张爱玲与南洋等方面的有趣阐述,当然也有诸如明朝帝国政治动员出洋访取龙涎香之事,由此可见海洋活动与内陆宫廷之间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由于嘉靖帝沉迷炼丹而急遽扩大了对龙涎香的需求,但由于明朝海禁而导致明帝国与印度洋的直接贸易往来中断,龙涎香的匮乏影响了嘉靖帝的脾性,也影响了臣民的生活。自唐朝起,由阿拉伯世界传入唐帝国的龙涎香,起初基本作为香料使用,唐宋两代也基本用作香料而非药物,嘉靖帝与道士之间的炼丹活动对它从香料变成药物起到了关键作用。嘉靖帝之后,龙涎香从休闲炼丹的药品原料变成了明朝宫廷的春药用料;而由于葡萄牙人掌握龙涎香的贸易渠道,也因此“埋下了葡萄牙人进驻澳门的历史伏笔”。